第四百六十五章 翠精龙脉
翠精龙脉尽管神兵门取得了领导权,但是他们对其他通神高手的约束力并不强,很多事情只能商量着办。有时候,那些通神高手还会联合起来和神兵门抗衡,争夺利益。 如果不是魔灾当前的话,这些家伙肯定就会为了这些无主的财富打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这只原本应该强大无比的部队,实际战力并不很强。 如果他们同心协力,只怕早就打败两大魔王,攻陷大批地方了。 可是现在,他们只是推进了还不到风雅这边三分之一的距离。而且路上的时候,还不时因为某处遗迹的归属而争执,甚至是吵闹。 据说,仅仅只是为了争夺宝物,光半仙级别的决斗,就进行了不下三十次。 虽然没有死人,可还是有好几个受伤不轻,不得不退出这次讨伐行动。 风雅等人得到这样的消息,忍不住暗骂这些家伙都是白痴,外面还有魔灾虎视眈眈,里面就开始了内斗。 半仙级别的战力何其珍贵?现在却浪费在这种无聊的事情上,这些家伙,可真是有够废物的! 而随着玄武战堡靠近太乙门,各种各样无厘头的消息也变得越来越多。 两大魔王已经很少正面出现,反而是不停的派遣小股部队进行搔扰。一旦北方讨伐军正面突袭,他们就主动撤退。 魔王的示弱,让北方讨伐军变得自大轻敌,不再将主要目标锁定在他们身上,反而更多的专注于内部的争抢。 在他们看来,只有自己的利益才最为重要,讨伐军哪怕失败了,也无所谓,反正他们的山门离得还远着呢! 在这种情况下,北方讨伐军的内斗变得越演越烈。几乎每时每刻都有人为了宝物决斗。 而决斗的狠辣程度也逐渐增加,从伤人而不至死,到现在的下死手,甚至是无所不用其极。 李峰打听到,最近几曰里,几乎天天都有一两位半仙因此损落。 而这些家伙的内部矛盾也变得越来越深。 ~~~~~我~~~~~是~~~~~银~~~~~荡~~~~~的~~~~~分~~~~~割~~~~~线~~~~~终于,这一天,在风雅距离太乙门还有几十万里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个哭笑不得的消息。 北方讨伐军一分为二,双方在一处翠鸣山的地方,展开了对峙。而原因就是此地的一件天地灵物,翠精龙脉! 这翠精龙脉可了不得,罕见的要死,珍贵的要死,和它比起来,等闲的天级神兵都不算什么。 此物乃是土系龙脉蜕变三次而成,第一次,土系龙脉会晋级为土晶龙脉,第二次,土精龙脉就会晋级成晶玉龙脉,到了第三次之后,才会变成翠精龙脉! 翠为玉之精!只有玉纯粹到了极致,才会被称之为翠。 风雅手上的晶玉龙脉,就相当于第二次蜕变。不过风雅的晶玉龙脉是土精结合地火而成,为变异龙脉,同时拥有土火双属姓,虽然看起来属姓多了,可实际上却不如土晶龙脉纯粹,威力上也稍次一些。 如果在上古时代,炼器的大能甚至可以用这翠精龙脉直接炼制出品级很高的天级神兵,出炉后借助残留的炉火对抗神兵天劫,度过的成功率超过七八成。 现在,虽然炼器的水平下降,已经无法直接炼制天级神兵,可是这翠精龙脉依旧重要无比,这东西不仅可以大幅增加地脉的灵气,更是可以作为大阵中枢,让护山大阵的威力数倍提升。 谁家的山门要是有了这东西,就简直可以称之为固若金汤了。 事实上,这座翠精龙脉所在的门派,就是被两大魔王一起出手才打破的。要不然的话,等闲魔物来多少都不在乎。 可想而知,这样的宝物一出现,谁不眼红啊?别说那些家伙了,就是风雅现在,眼珠子都有些发绿。 翠精龙脉乃是纯土属姓,这要是安置在玄武战堡上,那绝对可以让玄武战堡的威力提升数倍啊! 于是乎,为了这条翠精龙脉,众人就展开了一番争夺。 神兵门大人不让,想将其收入囊中。可是这却引起了其他几个势力的联手反抗。 在前面的时候,神兵门就已经依仗势力,占据了近一半的战利品,那时候,其他门派的高层虽然气愤,却也因为看上眼的东西不多,从而忍气吞声。 可是现在,双方的关系本就因为宝物变得紧张无比,一下子又出现了这么好的东西,神兵门还想霸占,那些人就再也忍不住了。 虽然他们每个势力单独都无法抗衡神兵门,可是联合起来的话,拥有五位通神坐镇,却也完全有资格和神兵门叫板。 神兵门做老大做惯了,加上又有天级神兵在手,自然不会轻易让出这翠精龙脉。于是乎,双方的以前积攒的矛盾就瞬间爆发出来,各自带着一堆人,在翠精龙脉的附近对峙起来。 幸好他们还保留着一丝的理智,知道外面还有魔灾,以及两位魔王,所以才没有打起来。 但是,翠精龙脉的事情一曰不解决,双方就一曰不会接触对峙的状态。 也就是说,这北方讨伐军从现在开始,就无法再继续讨伐魔物了。 得到这个消息后,风雅是又气又急,恨不得把那些家伙抓过来,全都砍掉脑袋! 放着正事不干,却在那里内斗,这不是白痴吗? 他们这一弄不要紧,风雅的计划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原本他以为,北方讨伐军会吸引走两大魔王的注意力,这样他就可以浑水摸鱼了。 但是现在,风雅却是进退两难,继续前进吧,深入魔物控制区域腹地的他,很可能会遭受两大魔物的联合打击。 而退回去吧,好不容易走到地方了,灰溜溜的回去叫什么事啊? 万般无奈之下,在和众人商量后,风雅也只能做出一个不得已的决定,那就是暂时找地方隐藏起来,既不前进,也不后撤,先静观其变再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