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老楚王
赢悝作为秦国宗室,与赢芾还有芈戎、魏冉并称为秦国四贵。 赢悝可是清楚当年的一些事情,若非白起千里护送,也没有眼下的宣太后,怕是秦王也会换成他人,所以宣太后对白起别眼看待在情理之中。 这些事,魏冉经历了,也很非常清楚。芈戎是逃难来到秦国投靠姐姐的,秦王当年即位之争血腥无比的那一幕芈戎不清楚。 赢悝说道:“说与楚国结盟,对我大秦似乎是有好处的。只是这盟约让一个小儿去谈,有些儿戏了。” “糊涂。”宣太后开口了:“眼下函谷关差点就失守了,秦国若是战败后果更是不堪,解了眼下函谷关之围就是大功。若是老楚王回去更是对秦国有利,所以盟约之事可以往后拖,到时侯派个重要的人去办就是了。” 说完后,宣太后看向了秦王:“王上以为如何?” “确实如此,函谷关差点就失守了,眼下能谈就能给我大秦以时间休整。倒是这老楚王似乎并不想走,他如一把刀插在我大秦心口,楚国偏偏也不要讨要。” 秦王这翻话可是把宣太后说的乐了:“小楚王巴不得老楚王死呢。他们又不敢和我秦国交战,自然不会前来讨要。” 秦王问道:“母后,这如何送回去?” 宣太后也没主意,倒是芈戎说道:“若可以请王后出马。” 众人皆击掌称赞:“妙计!” 秦王后是楚国公主,正是老楚王的女儿,若是秦楚结盟她才是最开心的人,送老楚王回去也是她的心愿,所让楚国公主叶阳,也就是现秦国王后出马,肯定是一招妙棋。 赢芾也说道:“不如正式发国书,就以白晖为使,和楚国谈这次会盟之事。能以一只偏师解了函谷关之围的人,想来也不会太差。” 宣太后问道:“王上以为呢?” 宣太后这一问可以说事情已经决定,作为母亲给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大秦之王一个最终拍板定案,展示秦王权威的机会,并不是真的要让秦王来作这最后的决定。 秦王也明白这一层意思,当下点点头:“好,就这么办。不过再加一条命令,待此事了结,让白起一军回咸阳。” “是应该回来,立此大功当大赏。”宣太后就此次会议画上了句号。 白晖在楚国好吃好喝,有酒有肉,楚王还特别派人送来了一只鹿。 可白晖的胃口却是越来越差。 住在楚国王都,白晖也不敢四处乱跑,如同被软禁到了迎宾馆内一样。更何况内心还有牵挂,不知道白起怎么样了,不知道函谷关怎么样了,更不知道秦国那些大人物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如何处理。此时也猜不到楚王在想什么。 就在白晖苦苦的如同被软禁一样的在楚国迎宾馆内住了差不多有二十多天后。 突然,楚国派出了宫廷卫队。 因为秦国有信使到,带有秦王给楚王的书信,有秦右相魏冉的国书,还有给白晖配上节杖、国书、授带等等…… 白晖穿上信使送来的衣服后,则楚国宫廷卫队护送入王廷。 路上,白晖问信使:“这位兄台,王上没交待点什么?” “我西乞和,你果真是得了失魂症,你们兄弟的家离我家就是一箭的距离。” 自我介绍之后,西乞和又说道:“刚才你问事,我回答你。王上没交待,只说解了函谷关之围就已经是大功,区区几座城池,一些珠宝财货不足考虑,让你自行作主,只要楚国同意迎回老楚王,再算你们兄弟一件大功。” 白晖张大嘴巴点了点头:“啊,原来我们是邻居。” 西乞和很无语,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 入楚王宫之后,西乞和先是送上了三封信,分别来自秦王后叶阳,也就是楚国的叶阳公主,以及老楚王的信还有秦王写的信。 叶阳公主表示,秦楚修好是非常必要的。 倒是老楚王认定,这次秦国若不是真心结盟,拿不出诚意来的话,自己就不回去。若秦国诚意十足,那么老楚王会公告天下,自己去旧都养老,并且让旧贵族们支持小楚王的一些个变革。 至于秦王的信,纯粹就是证明了白晖的身份,秦国愿意交好楚国的态度,以及几句客气话罢了。 真正重要的则是秦王后楚国公主叶阳,以及老楚王的两封信。 就这两封信,与其说是白晖和楚国谈判,不如说秦国朝堂之上已经把路铺好,只要白晖不乱走,不会错,也不会输。 白晖在路上酝酿了很久,想到自己可怜的穿越,想到自己银行卡里还有点钱,想到自己刚刚入手,还没有来得及使用的新游戏机。 越想,越悲。 进入王宫,见到楚王之后,白晖已经是泪流满面。 楚王倒是关切的问道:“秦使何苦落泪。” 白晖一擦眼泪说道:“楚国好,这些日子看到楚国百姓丰衣足食,看到楚国百姓安居乐业,看到楚国礼乐歌舞。想我秦国所处偏僻之地,想我秦国百姓衣不遮天食不果腹,心中悲伤所以落泪。” 楚王先是一愣,不过却很喜欢白晖这翻话,再看白晖哭的伤心当下吩咐道: “来人,赐秦使粮食五千石。” 白晖瞬间就懵了,这么大手笔,五千石粮食,白晖心说这些粮食够自己吃一百年的。 楚王还问了一句:“秦使喜欢什么粮食?” 白晖回过神来:“王上,外臣在王都的时侯听到火耕水耨,很是好奇。请王上赏赐。” “好。” 火耕水耨是楚国的骄傲,就是放火烧草,然后种稻米,接着草与稻一起生长,长到几寸高的时侯再放水灌,草就死掉然后稻米生长。 秦人根本就没有吃过米,这是楚国独有的粮食。 楚国的粮食产量高的惊人,因为楚国有江南的鱼米之乡。 给了赏赐,接下来楚王问道:“秦使你要拿出诚意来,上次听闻秦要采买大量物资,那么你给楚国众臣讲一讲,你秦国如何买,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