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吃拿卡要
王有德毕竟是在逍遥津混了多年的津史,和开封、祥符两县公差,以及附近的里正都很熟悉,他不仅很快买到了牛肉,还和县衙的公差达成了私下的协议。 如果谁家的牛出了问题,申请官府确认宰杀的时候,只要公差来通知了王有德,一律给好处费三十文。 牛肉比羊肉便宜得多,如果能够得到长期的供应问题,很自然也就解决了荤菜以及荤油的来源。 羊身上的脂肪还是太少了,也太过精贵,不适合大规模的炒菜、熬汤之用。相对而言,廉价许多的牛油,油水则要充足得多。 饭棚内的女厨师们,忙得热火朝天,劲头十足。 还不到中午吃饭的时间,王有德已经安排人乘渔船,在江上大声吆喝起来。 准备的时间充足,中午一顿饭,就卖出了七百多份。由于货船增多,昨天没有找到多少活干的闲汉力夫,今天兜里也有钱买饭吃了。 就在王有德张罗着卖“盒饭”的时候,黄景胜已经悄悄的领着衙门里的公差和本地的里正,开始丈量逍遥津附近的荒地。 这些荒地太过贫瘠,连蔬菜都无法种植,更别提种庄稼了,自然也就没有人前来购买,分别归开封和祥符两县官府所有。 买地是很有讲究的,有白契(民契)和红契(官契)之分。 白契就是买卖双方私下里签定契约,没有到官府里过税,并不属于完全合法的土地交易。 不过,由于民间白契的大量存在。官府法不责众,一般也就是睁一眼闭一眼,算是默认了。 李中易目前的身份比较尴尬,附近的荒地又都归官府所有,所以必须签押盖有官府大印的红契。 黄景胜那可是混老了下层官场的老油条。不仅亲自安排马车去接县衙下来丈量荒地的三个公差,而且,私下里每人都塞了两贯钱。至于本地的地头蛇——里正,黄景胜给得更多,三贯铜钱。 按照李中易的说法,当强龙吞不掉地头蛇的时候。就应该利益均沾,让大家都有点甜头。 到了地头后,负责丈量的一个官差,皱紧眉头说:“黄大官人,此地如此贫瘠。有必要买这么多地么?小人劝你一言,还是少买点吧?” 黄景胜笑着解释说:“我是想在本地做点小生意。” “在这里做生意?”那公差异常惊讶的上下打量着黄景胜,严重怀疑他的脑袋是不是被门夹了。 黄景胜微微一笑,说:“到时候还要请端公多多照应啊。” “好说,好说。”那公差得了黄景胜的好处,自然是万事好说。 黄景胜心里暗笑,老子以前管大理狱的时候,人家送钱托他照顾牢里的亲属。他也是这么信口雌黄的敷衍。 好说?没有银钱打点着,再好说的事,也得变成不好说! 千亩荒地虽然不是个小数目。可是,两个县的十个公差,居然花了八天时间,才算是丈量完毕。 黄景胜心里很有数,这些公差们是惦记着他给的好处,故意拖延着进度。想多捞一点。 尽管如此,黄景胜每天都是好吃好喝的招待着这些公差。丝毫也没有催促他们快点干活。 公差里也有明白人,对于黄景胜的豪爽和慷慨。倒生出了几分好感。 按照李中易的叮嘱,黄景胜显得很有耐心,人脉的瓜葛,需要时间去相处。 这些县衙里的小人物也许帮不了你的大忙,却可以在关键时刻坏你的大事,不可不防。 多栽花,总比到处栽刺,要强得多吧? 丈量完土地后,黄景胜在立界石的时候,有意往里边挪动了大约两丈的距离。 公差们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们丈量过无数的土地,只听说过多占多用的,却从没见过象黄景胜这样主动少拿地的“呆瓜”。 黄景胜想起李中易的慎重叮嘱,也懒得多做解释,只是笑着说:“凡事留一线,将来好见面,在下绝对不会让诸位难做的。” 公差们纷纷挑起大拇指,七嘴八舌的夸赞黄景胜,说他行事光明磊落,豪爽大气,不像某些土财主,石头缝里都要抠出钱来。 黄景胜只是笑,却不搭腔。祸从口出,是非只缘强出头的道理,即使李中易不交待,他也很清楚。 里正和乡邻确认之后,黄景胜陪着公差们回县衙,缴纳了税款,拿回了盖有两县大印的红契,正式成为逍遥津附近,最大的荒地地主。 “公子,买地的钱,加上税钱,折合一亩地五贯钱。衙门里的出价实际上是四贯钱一亩,按照您的吩咐,我抬高了价格收的地。”黄景胜详细的汇报了买地的过程。 李中易轻声笑道:“老黄啊,你做得很棒。咱们现在的处境不同,尽量不要让别人在钱财上抓住把柄。” 在这大周国,又没有道德风化的问题,李中易只要有钱,养上十个八个小妾,谁都管不着。 除了谋反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理由之外,昝居润那个伪道学,只可能从钱财方面入手。 和孟昶那个傻x迥然不同,柴荣乃是一代雄主,连李中易都吃了他的算计,可想而知,有多厉害? 昝居润如果真想告李中易“谋反”,嘿嘿,那就是自作孽,不想活了! 凡是李中易过手的银钱,他都要求一律帐目准确,库钱的来龙去脉,一清二楚,不能有丝毫的错漏。 为此,黄景胜每天都要带着请来的帐房,逐一核实逍遥津卡的每一笔收入和开销,务求准确到位。 荒地到手之后,李中易画了一张规划图,按照后世批市场的规律。把即将兴建的市场划分为五大块,分为食品、日用品、奢侈品、胡货、南货等几大功能区块,到时候方便进行集中的管理。 批市场的门脸房,李中易打算学习后世的经验,建成二层小楼。一楼作为商品陈列和洽谈生意的场所,二楼当作是小仓库,以及伙计们的宿舍。 当然了,一次性搞那么大的市场,是不合时宜的,李中易也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摊子铺得那么大。 一期工程。先搞个小一点的市场,慢慢的聚集人气后,再扩大出二、三期工程。 所以,李中易就安排黄景胜,在紧挨着津卡的附近。先建起来一座简易的茶楼。 按照李中易的规划,茶楼内部,散座很少,几乎全是隔开的雅座,目的很清楚,就是为了方便商人们洽谈生意。 为了抢时间,黄景胜通过牙行的牙人,同时请来了一百多名搞建筑的木匠、瓦匠、窑工。以及出力气的闲汉们。 人多就是力量大,在专业修房子的老工匠指点下,很快开挖了地基。 工地这边干得热火朝天。王有德的饭铺这边,生意也是越来越好,中午和晚上来吃饭的过路客商,也越来越多。 眼看着木栅栏门内很快挤满了人,李中易果断的下令,就在津卡的二门外。暂时用麻绳围出一个长方形的空地,几个皂役就守在附近监视着。 白线内。有皂役按照李中易的吩咐,摆了近百只小马扎(折叠凳子)。让大家坐在马扎上,捧着碗吃饭。 李中易换上一身便装,背着手,走到一个商人的身边,含笑拱手说:“这位官人,在下看你吃得这么香,饭菜很可口?” “可口?岂止是可口,简直是太满意了,物所值啊。区区五文钱罢了,竟然有两荤一素,牛骨汤管够,再加三文钱,还可以吃到三荤……”那商人扒干净最后一口饭菜,抬手抹了把嘴角的油腻,“唉,吃得好饱。” “不瞒你说,小人在家里的时候,一个月也那见几次荤腥,一般是十天半个月才带着浑家和孩儿一起称一斤肉,打打牙祭。 “这里好象很有一些外地的客商,你如果打算和同行们交换一下行情,在下倒是可以帮你引见一下。”李中易故意试探着问这个商人。 这商人摇了摇头,说:“小人已经在开封府买齐了货,也雇好了船,顺水回密州去贩卖。” 李中易点点头,含笑和这个密州的商人拱手告别。 等商人走后,李中易的心想,相信过不了多久,商人们就会云集此地,进货出货,交流市场行情了。 下午的时候,李中易专门让皂役们,暂时把一楼的大通铺腾出来,专门请一些商人打扮的客商进来吃盒饭。 现在社会,事业有成的商人,一般都有部好车充门面。这个时代的商人,虽然只能穿布衣,却可以在腰间挂一些显摆身份的小物件,所以非常好认。 商人们吃饭的时候,李中易并没有出面,只是默默的在暗中观察。 很多商人都没啥文化,也不讲究士大夫所遵循的“食不语”的规矩,他们一边吃饭,一边和同伴小声交谈着。 李中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做生意讲究的就是扎堆的效应。同伴之间先聊着,如果旁边有心人听见了有用的商业信息,自然会主动加入进去。 这时,李中易忽然看见一个矮个子商人塞了一把钱给马小六。马小六接了钱后,就跑到另一个正在排队打饭的高个子商人身旁,小声说了几句什么。 那高个子商人赶紧从队列里出来,走到矮个子商人的身旁,含笑拱手说:“这位东主对漆器有兴趣?” “哈哈,在下很有兴趣……” 两个商人四处看了看,最终决定到腾出来的津卡宿舍里边,好好的聊一聊。 李中易摸着下巴,微微一笑,马小六不经意间,充当了一把商业交易的中间人,还得了不小的好处。(未完待续) ps:今天继续三更,这是第一更,第二更大约下午18:oo左右,第三更是晚上十点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