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名至御前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科举这鱼跃龙门的机会诱惑之下大家自然是会开动脑筋琢磨怎么考上。 是以,押题这种模式早就出现了。只不过现在还比较粗糙,大多数都是落第秀才们混饭吃的行当。 譬如清代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中,马二就作了本《历科墨卷持运》聊以糊口。 这玩意儿换成现在,就跟“满分作文”、“黄冈题卷”差不多个意思。 记录的是历次科举范文精选、点评,马二虽然科举不利但靠着这本书也混的衣食无忧。 到后来甚至出现了《经书拟题》、《套语策略》这类直接让人背诵范文的专门科举书。 前者的话,还有点儿技术含量。毕竟为了卖的好,书商们会找一些当时名士猜题、破题、点评。 但这些在张仑看来,都太小儿科了。直接刷题材是王道啊! 咱老张,那当年也是历经九死一生从高考独木桥上一路杀奔过来的汉子! 在这朝代没有人比他更知道模拟考的威力所在。 当年为了高考那模拟卷子做的张仑欲仙欲死,后来也只有那大胖秃子系主任如此虐过他。 模拟考做完了,再查答案纠正再写。再模拟、再查……过程很辛苦,但不得不承认这是极其有效的方式。 “明日起,你们每日卯时一刻起来随庄子里青少晨跑、习武!结束后,给孩子们上半个时辰课。” 张仑对着在答题的三人,一挥手道:“剩下的时间,全部给我做题、做题,再做题!不许离开这里一步!” 老张本来开开心心的下朝回家,可刚出宫门就遇到了自己的老亲兵。 周管家见自家小公爷把事情闹大了,估摸这没老公爷压阵是不行啊! 于是赶紧差了家里的老亲兵过来报信儿。 听得孙儿把一个解元给弄家里了,顿时这些天孝顺孙儿的好心情就都没了。 老张倒是不怕文官们的口诛笔伐,咱老张世代忠良杠杠的大皇明铁粉。这可是几代大明皇帝盖章认证的。 那些文官口诛笔伐,也奈何他不得。 主要是,这孙儿不发病则罢了。一发病就把个解元和俩儒生弄家里去,这要再发病抓个阁老回家…… 老张大冷天的,也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回到家里,续妻和妾室们早已经吃完饭回房休息了。每天回来,基本都是张仑在等着他吃饭。 “说了不必等大父了,你先吃完便去休息吧!”这让老张感到很温馨,虽然嘴上埋怨着。 但却很享受孙儿端上来的饭菜,没一会儿笑嘻嘻的张仑把饭菜摆齐了才道。 “跟大父一起吃,感觉饭菜好吃些呢!” 见张仑坐下来,张懋犹豫了会儿才道:“痴虎儿,今天是不是有人招惹你了?!” 听得大父话,张仑瞪了一眼在边上的周管家。可怜的周管家无奈的苦笑作揖,其实他也知道张仑不会怎样他。 这些天处下来,小公爷心善这点是可以肯定的。从不见他处罚下人,重话都没有一句的。 “大父,不是孙儿找事儿。完全是他们自己凑上来的……” 张懋的老亲兵你若是让他们上阵杀敌,那个顶个的厉害!但你要让他们传达事情…… 他们能把意思说到位就不错了,细节你就别指望他们能说的清楚了。 所以张懋听得是一知半解,给自己的孙儿这么一说张懋算是彻底明白了。 敢情儿是那些措大给自己孙儿找事儿啊! 老张顿时就怒了,我张家堂堂英国公、世代忠良深得帝宠!这帮狗批措大,特么是拿勋贵不当干部啊! “痴虎儿莫怕,大父给你撑腰!那些个措大若是闹上门来,你打了便是!” 张仑笑嘻嘻的给老张解释,不至于哪!自己出的那副联,他们现在都没有对出来。 想要打上门来,也没有那脸皮不是?! 顺便还把唐伯虎想给自己座师求一幅字的事儿,给老张说了一下。 老张大手一挥,我跟李西崖一同修实录却是有一份情谊。回头下朝了,大父帮我痴虎儿求一幅字罢! 爷孙俩其乐融融,张仑更是给老张拍胸脯说:些许个措大,不过是卖那酸腐之气不算本事。 回头这顺天府开考,孙儿给大父考下个案首来替老张家争光! 这听得老张那是心花怒放,周管家趁机把今天小公爷出联为难那唐解元一众儒生无人能答的事儿一说。 老张这更开心了,有啥比自己孙儿出息更开心的事儿?! “萧伴伴,最近便是要开科了。这京师举子们,可是有什么动向么?” 弘治皇帝放下了手里的朱笔,有些疲惫的对着身边伺候的萧敬轻声问道。 萧敬闻言,躬身笑着道:“好叫陛下知晓,今日京师倒是发生了一桩趣事。” “哦?!说来听听。”弘治皇帝对京师趣事还是很有兴趣的,换换脑子也好。 萧敬躬身微笑着道:“此事却还跟英国公有些关碍。” “怎么跟懋公又有关系了?懋公今日可是在宫内一直都随同奏对呀。” 弘治皇帝稍有兴致的问道:“可是他家人和举子起了冲突?!” 萧敬闻言,便笑着将张仑的事情给弘治皇帝说了一遍。 听得萧敬说完,弘治皇帝也笑了。堂堂一个解元竟是被一个孩子为难住了,最后竟然不得不拜师。 但弘治皇帝随即把那副“悦来客栈客来悦”一联写下来,看了许久也是无奈的笑了。 难怪那唐解元被难住了,这副联真真是不好对上啊! “那张仑多大了?!” 张仑第一次引起弘治皇帝的兴趣,是给他大父准备的茶叶蛋。 而这次,则是展露了自己的才学竟然一举难住了身为应天府解元的唐伯虎。 “今年十三,数月前懋公之子张仑之父病故……” 萧敬躬身低声道:“张仑之母,于其七岁时便已病故……” 弘治皇帝闻言,不由得为止一滞。随后看着自己写的那副字,带着些许怜惜叹气道:“却是个可怜孩子……” 这副联,此时也出现在了朝中各大臣家的书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