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 朝堂大佬滇南行,黔国公府觅去处(下)
“您的意思是……” 沐昆愣愣的看着小公爷,却见漂亮的张小公爷矜持的一笑。 端起了茶碗,轻声道:“请茶!” 沐昆不敢怠慢,赶紧跟着端起了茶碗。 两人轻抿了一口,张小公爷这才微笑着道。 “洪武陛下时国朝初立、边疆不稳,需有忠心重将镇于西南、握大权方可安稳。” 张小公爷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反而是看似说起了不想干的话语。 “今非昔比,若是此番国朝撤安南、东吁之兵力,又疏通沿途驿道……” 沐昆没有插话,他只是垂首安静的听着。 随着张小公爷的陈述,他则是心里住的点头。 粤北、黔州和桂西三地的改制已经可以看出来,国朝国体将有大变。 随着国朝皇家掌控的军力加强、驿道的完善,这种以王爵镇守边疆的情况必将改变。 收回王爵的大部分权力和兵丁,已经是势在必行之事。 北方鞑靼边患不再,国朝自然要腾出手脚来收拾多年尾大不掉的各路王爵。 而随着西南的平定,安南、东吁的平息。 那么首当其冲的会是谁?!自然是他沐昆的黔国公府啊! 谁叫他黔国公府首先就是非朱姓王爵,且又正好借着西南平叛彻底除掉了威胁。 同时现在大军,还就驻扎在春城呢! 所以黔国公府若要继续存在,最好是在陛下做出对他们的处置决定之前就先自行处置。 “自削兵权、不涉官衙,仅留上奏监察、护卫一百!” 张小公爷微微一笑,竖起手指轻声道。 “每代黔国公世子,皆须往京师为太子伴读!一并入读‘帝国皇家军事学院’……” 沐昆听得这话不由得激动的浑身颤抖,他可不是完全的傻子。 否则的话历史上本被称赞聪慧、懂礼、好诗书的他,为何后来自污贪田跋扈?! 说到底就是成长到一定程度了,沐昆知道自己不能太出色。 一个远离京师的边疆异性王,有数代人望、手握重兵。 你还谦谦有礼、好诗文,礼贤下士……你想干嘛?! 要造反么?! 即便是他没有这个心思,也难保别人不会认为他有这个心思。 人不在朝中,那些个朝臣们说多了…… 皇帝未必就不会有心思,而哪怕有一丁点儿这样的心思。 对于远在西南的黔国公府来说,都是致命的。 若是自除兵权又自削护卫,还明确要求不涉官衙政务。 一个上奏权而已,又把自己儿子送去与太子为伴读。 这妥妥的是国朝忠臣做派啊! 便是在沐昆激动的拜谢小公爷的时候,樱子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公子,外间有两位老爷来访……” 说着,把对方的名刺给递了上来。 小公爷拿过来后看了眼,不由得笑了笑:“且带他们进来罢!” 说完,待樱子告退下去。 才对着沐昆道:“内阁西涯、石淙二公,已是到了。” 叫小公爷这么一说,沐昆心神领会。 没一会儿,便见得李东阳与杨一清二人被领了进来。 “哈哈哈……二位大人,多日不见风采依旧啊!” 张小公爷笑吟吟的迎接了上去,但透过李东阳和杨一清的眼神他看出来不对了。 这俩感觉……来找事儿的?! 杨一清本欲进来后就发作质问一番的,但看到有外人在还是脸色平静的回礼。 小公爷脸上没有带出丝毫的情绪,依旧是笑吟吟的将沐昆引荐给他们二人。 沐昆也是个懂事儿的,一瞅人家大概是有事儿商量。 于是见礼一番后,便自称有事儿告退。 将沐昆送到了营外,目送着沐昆离开小公爷这才回来。 妙安小姐姐瞅着杨一清这老家伙,不由得撇了撇嘴。 哼哼哼~跟我家公子置什么气呢?! 其实走回来的小公爷也一脸莫名其妙,这俩老家伙跑来跟小爷撒什么气啊! “将军,老夫且问……” 杨一清好容易忍到了小公爷回来,便是要开口诘问。 但却被边上的李东阳理智的拉住了,沿途上他想了想。 觉着小公爷绝对不会是自作主张,无的放矢的那种人。 “痴虎儿,老夫听闻春城里说要将安南、东吁抄家事宜扑买?!” 小公爷一拍脑袋,原来是这事儿。 当下笑这摆手,抬手让妙安去取来了一个盒子。 直接递给了李东阳,后者打开一看不由得叹气——果然如此。 却见盒子里装着一轴圣旨,居然用的是七彩色。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看着这开头、再瞅上面的祥云龙纹绣,杨李二人知道这圣旨是假不了的。 再看内容,杨一清顿时脸就红了。 皇帝居然同意了这件事情,而且命张小公爷在他们二人到来前全权处置。 “老夫鲁莽了、鲁莽了!在此,老夫给玉螭虎陪不是了……” 杨一清倒是光棍的很,一见是皇帝同意的当下就起身给小公爷大礼道歉。 “石淙公快快请起,如此大礼小子不好担待啊!” 倒是李东阳双手将圣旨放了回去,苦笑着道。 “此事肯定不简单,痴虎儿还是好好与老夫等说说罢!” 李东阳见状笑吟吟的岔开话题,不欲让杨一清太落面子。 这也是缓和一下两人的关系,他二人听得李东阳的话也借坡下驴。 再次落座后,妙安扁着嘴不情愿的给杨一清续茶。 李东阳则是苦笑着心道:这臭小子,总是不知道哪儿来的那些古怪想法。 有了这圣旨,李东阳其实也猜想出来这事儿的缘由了。 必然是随着第一道圣旨没多久,小公爷就发出去的密奏。 此时他所发的密奏,必然是八百里加急送回去的。 估计到的时候他们还没出发,但陛下下旨的时候李东阳他们已经离开了。 他们行军的速度,必然比不上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圣旨啊! 于是,这个时间差的存在让他们不知道这道圣旨。 “其实,此事也简单的很……” 给这俩老家伙笑吟吟的解释了一番,顿时杨一清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 此番扑买的有好几项,其一便是抄家的扑买。 因为只能是根据俘虏的口供,去估算被抄家的会有多少资财。 而现在大军若是要开拔,那必然是需要军资的。 军资怎么来?!安南和东吁,可不像是大明的领土那样可以有很多长期的加成。 所以这必然是需要拿出些许好处来,让各家货殖总会掏出银子来支持国防军征伐的。 “扑买者有数项,一则为查没的东吁、安南勋贵田亩。” 人是必须给抓完的,不然这些人在搞三搞四大明对安南、东吁的掌控力长久不了。 “国朝如今官员奇缺,也不好派人前往管束……” 于是,不如交予这些货殖会来打理。 重新将田亩按照安南、东吁各地百姓丁口,给他们分田! 小公爷心里嘿嘿的笑着,劳资这是要在安南、东吁打土豪、分田地啊! “地租则按大明三十税一收,安南、东吁……他们就不必收了!” 杨一清听得这话不由得心头一颤,可想而知那些安南、东吁的百姓会站在谁那边了。 安南和东吁的税负他亦是略知一二的,至少是十二税一。 再算上各家勋贵、头人的租子,几乎要到八税一的程度。 好在安南、东吁两地一年可种三季,否则的话那是真要吃不起饭了。 即便是如此,当地的百姓税负依旧是很沉重。 若是大明的货殖会掌握了这些地,再辅以三十税一的话…… 百姓们又不傻,自然是要团结在减税老爷们的身边啊! 啥安南王、东吁王的,那特么跟爷有一粒米的关系么?! “只是这土地得查抄后,才可知数量、再行扑买。” 小公爷顿了顿,竖起手指头道:“于是,筹措军资下则生出第二则扑买!” “就是扑买抄家!” 随着小公爷娓娓道来,杨一清不由得一身恶寒。 吾且之! 这玉螭虎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老夫也算是在边疆行走过的人啊! 怎么就没想到过这个法子! 被俘虏辨别出来的安南、东吁勋贵头人可不少,军卒中也有不少人知道他们家中情况。 即便是不完全,也能够估算出个大概。 除了田亩必然还有各式资财,比如金子、银锭、珍珠、珊瑚……等等。 但能查抄出来多少,谁都不敢打包票。 于是汪直他们将口供汇总出来后,按照整理的资财多寡、地位高低分门别类。 再由张小公爷挂出来,给诸货殖会、商贾们扑买。 价高者可得“抄家券”,标明编号、谁家。 只要打到了地方,在国防军的保护下他们持“抄家券”进行抄家。 能抄出来啥东西,全凭运气。 抄空了那只能认倒霉,抄出来的东西多了也归他们自己。 但按照安南、东吁的军卒们交代来看,抄空的几率很小。 能抄到多少东西,却全凭运气是真的。 “呃……这……” 李东阳也有些傻眼了,这玩意儿国朝从来没有过啊! 陛下这也太乱来了罢?!居然就把这所谓的“抄家券”让小公爷来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