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丢人丢到城门口(第三更)
吐谷浑,地处大隋西北,占地方圆千里左右,百姓人口只有数百万,其中以吕姓和方姓居多。 数十年来,偏安一隅,没有战事,国运逐渐强盛。 此番应慕容国之邀前往大隋,也是抱着试试大隋的水有多深的目的而来。 “在下正是大隋礼部侍郎苏成!” 微微颔首,苏成算是承认了身份。 大隋是大国,吐谷浑是小国,在他们的面前苏成的姿态自然不会低。 “在下是吐谷浑使团带队之人吕鹤!” 这边,确认了身份,吐谷浑的这名男子也做了介绍。 “原来是吕大人!” 苏成点头,而后挥手,随后只见两名文官拿着印信走了过来。 使团身份特殊,自然不能凭一人之词,还有好多文书要查验。 吐谷浑这边带队的吕鹤也清楚,一挥手,有侍卫站出,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东西。 一番查验,确认无误! 苏成这才命文官收起了文书,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吕大人,烦请先带使团下榻官驿,待慕容、突厥两国使团到了长安之后,隋主自会召见!” “多谢苏大人!” 吕鹤微微躬身,算是回礼。 “等等!等等!”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城门处却是传来了几道气喘吁吁的声音。 “嗯?” 闻言,苏成微微皱眉,转身一看,只见数名身着六品服饰的官员正快步向这里赶来。 “他们是?” 见到这几位匆匆忙忙苏成还以为是不是隋主那边有了新的旨意! 于是,刚要前行的队伍再次停了下来,甚至就连吐谷浑的带队之人也露出了疑惑之色。 “久闻吐谷浑人才辈出,我等大隋翰林院院士久闻盛名,想来拜会拜会,还请行个方便!” 片刻后,几名官员终是来到了城门处。 他们一开口,便报出了自己的身份。 “什么?翰林院的?要来拜会?” 不听则以,一听苏成差点没开口骂娘。 这些人是怎么回事,没脑子吗?难道看不见这是什么场合? 就算你翰林院迫不及待的想要比试文采那也得到三国使团到齐的时候才是! 这么做,赢了还好,输了丢人可就丢大发了! “尔等速速退下,切勿耽搁正事!” 回神,苏成低声呵斥。 “退下?苏大人,我们就想请教请教吐谷浑的文士,他们还没有拒绝你怎么就....先怕了?你可是我大隋的礼部侍郎!” 然而见到苏成这般态度,这几名文官转身满脸的不解。 在他们看来,这里是大隋的地盘,吐谷浑又是个小国,根本不用太合礼数。 苏成是三品的礼部侍郎不假,但自从翰林院被钦点为对战三国文士的主力之后,这些翰林院的院士就开始彻底的膨胀了! 今天,他们就是想在城门处给吐谷浑一个下马威,好让他们知道大隋文士的厉害。 “是啊,这苏大人是怎么回事?文人心急,比比也无伤大雅!” “唉,他毕竟不是真正额文官,很难理解那种心情!” “就算不理解也不应该阻拦不是?吐谷浑就是个小国,各种礼数意思意思就行了!” 此时,因为吐谷浑使团的到来,城门处围观的举子和文士并不少,他们开始小声议论。 尤其是那些要参加会试的举子,对翰林院院士拦路的行为还是比较支持的,相反对于苏成的劝阻,却是心生不满。 “这里不是胡闹之地,来人.....” 虽然耳旁充斥了各种声音,但苏成并没有任由这些人胡来。 正当他要唤来侍卫将这些翰林院院士带走的时候,吐谷浑的是图案里却是传来一道淡淡的声音, “既然大隋的文士如此迫不及待,在下应了便是!如果实力不如,在下也确实没有踏入城门的资格,会立即返回吐谷浑!” “嗯?” 一听,苏成心里咯噔一下。 如果没有猜错,方才说话之人应该是吐谷浑这次的文士之首方岳! 就在方才查阅使团名册的时候,他一个没拉,全记在了心上。 “好!这才是文士该有的气度,既然来到了我长安,那我们就以牡丹为题眼作诗一首,输了,还请贵国使团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甩开侍卫,翰林院的几位文士一脸得意的看了一眼苏成。 那种眼神仿佛在说, “挡什么挡?人家吐谷浑的人都愿意接招,你又何须再次自作多情!” “你们....” 极度无语,但此时苏成再也没办法阻止,只能让这几个不识趣的翰林院院士去和吐谷浑的比一比了。 如果现在再阻止,事情一旦传出去,他苏成就是大隋的罪人! “以牡丹为题眼?也好!毕竟长安多牡丹......几位大人先请吧!” 听到几位院士之言,马车里再次传来声音。 “好!听好了!” 见到吐谷浑的人接招,几位文官大喜不已。 为了这次大比,他们提前准备了好多诗词,而且还都是多人参谋,合力所作。 可以说代表了他们的最高水平! “白日不到处,寒风刺骨来。枣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言罢,开口的那位文官脸上满是得意。 别看这首诗的表面很简单,可实际上实在嘲讽吐谷浑这样的小国待在偏僻之地,没有见识,竟然敢来长安造次! “好诗!好诗!翰林院的院士果然不俗,一语双关,看着吐谷浑的如何接招?” 诗词一处,城门处充满了叫好的声音。 很多举子更是竖起了大拇指。 唯有苏成听罢脸色却是愈发难看,一众不祥的袭上心头。 “这首诗只能算是上乘,但想要以此来胜吐谷浑恐怕是.......可惜公子不在.....若不然一旦这吐谷浑方岳做出更厉害的,连个接招的都没!” 微微停顿, 片刻,马车里再次传出淡淡声音。 “枣花似小能成实,桑叶虽粗解作丝。惟有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而随着这道声音的响起,城门前瞬间变得一片死寂。 如果过前面那首诗还算隐晦的话,这首诗简直白到了极点。 可就是这么白的诗,完美的接住前面抛过来的问题。 翰林院说枣花不自量,学了牡丹,结果人家转瞬就说枣花虽小能结枣, 你牡丹呢? ....... 一息、两息....直到半柱香后,这边竟是再无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