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节 新世界(7)
当新化城的集体相亲节目上演的时候,向西南,五百里的原卫氏朝鲜的疆域内。 一支由士兵和百姓组成的队伍,在经过了漫长的旅途后,抵达了最终的目的地。 “这里从此以后,就叫细柳堡!”一位年轻的贵族公子,手持着一面绘有一头张牙舞爪的滚滚的军旗,将之插到此地的一个山陵上,拍了拍手,得意的对着左右说。 两个从打扮上一看就知道是家臣模样的男子站在这贵公子左右恭维着道:“少君侯英明!” 这贵公子得意的大笑两声,对这两个狗腿子呵斥道:“还在这愣着干什么,快快去与我将堪舆拿来!” 不久,一副纸质地图就在这年轻贵公子面前摊了开来。 “地方还不错!”贵公子砸吧砸吧嘴巴:“就是荒凉了些……” “父亲大人命我来此担任屯令,我得做出些成绩出来,免得老有人说虎父犬子!”贵公子喃喃的道。 他的来头极大。 他姓周名策。 大汉丞相、长平侯周亚夫,就是他的父亲。 故丞相、开国太尉,就是他的祖父。 按道理来说,像他这样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公子,完全不需要冒着风险,跑来这苦寒新拓之地吃苦。 周策完全可以在长安混吃等死,乃至于欺男霸女。 只要不作死,没有人能动得了他。 但问题是,老周家自己有隐患啊! 首先,周策并不是长子。 他头上还有个大兄,不出意外的话,将来能承袭长平侯这个万户侯的爵位的,只能是其兄长。 本来,仅仅只是这样,那也就无所谓了。 但偏偏,当初,周亚夫凯旋班师。天子以其军功,益封数千户,改封为长平侯。 然而,条候的封国依旧保留。 这就有问题了。 周策有四兄弟。长兄自然不可能也不会来争抢那个八千一百户的条候。 剩下三兄弟,就都有机会了。 还不止如此。 按照法理来说,条候爵位和封国的有力竞争者,并不仅仅只局限于周策的兄弟。 他的堂兄弟们,同样有机会。而且是极大的机会! 众所周知,当初,周策的祖父绛候周勃育有三子。 长子胜之,次子坚,幼子亚夫。 起初,继承绛候爵位的是长子周胜之,也就是周策的大伯父。 当时,周策的父亲只能自谋出路,借着乃父的余萌从军,其后转任为河东郡郡守。 但。就在周亚夫担任河东郡郡守的第二年春天,周策的那位大伯父周胜之,犯下杀人罪,结果被废黩封国。 于是天降大礼包,周亚夫才得以寸功未立,就成为大汉列侯,还是食邑八千户以上的顶级列侯。 但问题是,按照长幼次序来说,绛候的爵位,理应由周坚来继承。 怎么轮也轮不到身子幼子庶出的周亚夫! 然而。这个事情是太宗孝文皇帝拍的板,周坚再怎么不服,也只能认下来,甚至还得装出一副‘兄谦弟恭’的样子。 那么问题来了。 当初‘绛候’这个爵位。当哥哥的可是二话没说,就‘推让’给了弟弟了。 现在,弟弟你有两个封国。 是不是应该要还一个回来? 延陵季子在史书上固然是千秋美谈,但那四位被季扎公子当成背景板和衬托其人格魅力的兄弟,恐怕就不那么好受了。 反正,周策觉得。自己要是不做点什么努力的话,很可能,自己的父亲将来会请求天子,将‘条候’这个袭自绛候的爵位和封国,还给自己的二伯父一脉。 而天子肯定不会拒绝这样的佳话出现。 更麻烦的是,周策的大伯父。 作为大汉开国太尉,有定鼎、迎立之功的丞相世子,周胜之的封国和爵位是被废除了。 但问题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废了封国爵位,但人家依然有关系啊。 当初,太宗孝文皇帝为了给宝贝女儿长公主刘嫖遴选夫婿。 周胜之就是候选之人,为此,周胜之甚至跟人大打出手,争风吃醋,在长安闹的沸沸扬扬。 虽然最后周胜之惨败在他嘴里所说的‘贰臣之后,城旦之子’的堂邑候陈午。 然而,周胜之的付出,不是没有回报的。 作为安慰奖,太宗孝文皇帝将一位公主下嫁。 而且,这位公主的生母,当年跟如今的东宫太皇太后关系很好。 更关键的是死的早——在太宗入继大统前就病逝了! 更秒的是,这位公主在先帝即位前,也病逝了。 只留下了一子二女。 好吧,东宫太皇太后自从患上眼疾后,就越发念旧,越发的怀念故人。 周策的那位堂兄,借此东风,常常出入东宫,备受太皇太后恩宠。 去年,便被太皇太后特旨任命为东宫卫尉丞,今年夏四月,转任为甘泉卫尉。 其实就是想办法给故人之后发福利,谁都知道,周策的那位亲爱的堂兄,压根就没去上过班,天天都是陪着东宫太皇太后,还有大长公主谈心、说话,拼了命的巴结。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了。 东宫太皇太后,要是哪天忽然觉得,这孩子怪可怜的,哀家看着实在心酸,转头跟天子念叨两句,然后天子没有办法,回头找周策的父亲念叨两句。 周策的父亲,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极有可能选择,将条候的爵位和封国,还给周胜之的后人。 这样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以上两个原因的压迫下,哪怕是长安城里最纨绔最废物的家伙也知道,再不努力,自家老爹两腿一蹬,自己就要跟荣华富贵说再见了。 周策当然不是什么废物点心,纨绔子弟。 实际上,老周家的人,打小就是在军队里长大的。 虽然生活条件优渥。但周策几兄弟也没放弃锻炼自己。 今年二十岁的周策,就生的极为高大,几乎与乃父一般,身高有差不多七尺二寸。身子骨也很结实,骑马、拉弓、射箭,都不在话下。 也就是周策的老爹周亚夫眼界太高,觉得自己的儿子们都是废物点心,不类己。 实际上。周策兄弟四人,比起其他列侯家的儿子,都要出色许多。 至少,也属于中等偏上。 所以,除了老大周韬稳坐钓鱼台,窝在长安不动外。 剩下三个,都已经开始活动起来,发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的未来而战了。 而周策在思来想去后,决定选择跟随细柳营屯垦团。来到这朝鲜,建功立业。 儿子这么上道,当老爹的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所以,周策得到了他有生以来,来自父亲方面最大力度的支持。 七位曾经跟随乃父征战天下的家臣,以及二十多位周氏的家奴,被其派来辅佐周策。 除了身边这两个是打小跟着周策长大的马屁精外,其余人,都是各有专长和特长的人才。 有人是明于计算的会计师;有人是善于营造的工程师;还有曾经帮助周亚夫打点封国上下的家臣;更有那精于耕作的积年农稷之臣。 除此之外。少府方面也很给面子。 派来了三位农稷官以及一位负责沟通和传递信息的信使。 少君侯出去办事,细柳营也很重视,直接从现役的军队里,抽调了整整一个队的士兵来负责保护、协助少君侯屯垦。 就连这细柳屯的校尉。也是选择了素来与周策走的比较近的一位队率来担任。 当然,周策心里也明白。 他在这里,要是干出了成绩,那一切好说。 老爹肯定不吝给他更大的支持。 掌握着丞相府和国库的老爹,虽然一般不会假公济私,但他要假公济私起来。天子都要吓一跳。 但,只要他没有表现出相应的能力,甚至把事情办砸了。 周策同样坚信,来自长安的调令,会迅速抵达这里,然后,现在这些听命保护和辅佐自己的家臣、士兵,会立刻翻脸,然后把他押回长安,等待他的是软禁和禁足。 对自己老爹的性格,周策非常清楚。 那位大汉军神,长平侯丞相周亚夫,就是一个死要面子的倔强老头。 看着地图,周策很快就选定了未来的细柳屯,他所命名的细柳堡的营建地址。 就在前方十里外的一处河滩前的平原上。 那里依山傍水,条件非常好,是很好的宜居之地,而且靠近水源,也能方便农业生产,更重要的是——在离此三十里的地方,就有一个朝鲜的部落。 根据情报,那个部落有着七千多人。 这就意味着,周策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优势,从该部落获得帮助。 这样想着,周策就对身旁的两个马屁精道:“派去传唤那个朝鲜部落的使者可回来了?” 至于该部落会不会拒绝他的要求,这个问题,周策从未考虑过。 因为就在两百里外的朝鲜旧都,如今被称作平壤,过去称之为王险城的地方,驻扎着张羽统帅的一万大军。 未来的朝鲜王,来自梁国的中国宗室刘明,也已经在准备前来就国了。 整个朝鲜王国,已经是大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朝鲜百姓,自然也将变成中国百姓。 所谓部落这样落后的体制,注定会被废除,代之以郡县制。 在中国的刀剑之下,朝鲜的部落和渠帅们没有选择。 “少君侯,应该快回来了吧……”一个狗腿子笑着道:“要不,仆去看看?” “嗯,去罢!”周策挥挥手,这两个狗腿子,只是来照顾他生活起居的。 真正要做事,还是得靠那些精干的家臣。 周策随即将父亲交给自己的家臣们都聚集起来,众人围着地图,都看了看。 被划给细柳营的这块屯垦土地,还是很大的。 兰台的尚书们一笔划下,就将这附近百余里的土地统统划了进来。 虽然,这地方,比之中国的膏腴之地,远远不如。 但许多人眼里,也算不错了。 最起码,比上郡那个地方强多了。 更别说,还有一条河流从细柳屯中流过,灌溉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只是…… 一位家臣看了看地图,又举目眺望了一下周围的地理,眉头微微一皱,道:“这卫氏也真是废物,放着这么好的土地,不修渠道,不建道路,果真该亡!” 这话确实,在中国,类似这样的风水宝地,早就被农民伯伯修满了渠道,种满了庄稼。 但在这朝鲜,却是一片荒芜。 甚至,就连人类的活动踪迹,都很少见。 不过,这在朝鲜很正常。 萁子朝鲜灭亡后,篡国的卫氏政权,自称‘被发左袵’,甘做夷狄,完全抛弃了过去的一切,在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全面向匈奴人看齐。 这成为了卫氏朝鲜灭亡的导火索。 当今天子最恨的,就是此类数典忘祖,背弃祖先的叛徒。 卫氏如今已是过眼云烟,卫家死的死,囚的囚,其国中贵族,更是尽数被押解到了长安。 这块土地,全部的被汉室控制,直道从辽东郡开始向平壤延伸。 据说,未来还要在平壤以西的海疆,修建港口,驻扎舰队,以船舶将朝鲜与齐鲁联系起来。 周策就听说了,天子似乎有意,将鲁地的孔家,迁一支到朝鲜平壤,教化朝鲜民众。 只是听未央宫的消息,天子似乎很犹豫,始终没有下定决心,似乎是担心什么两千年后有棒子说孔子是韩国人之类的。 周策不太理解,天子担心什么韩国。 韩国早就灭亡了好不好! 至于棒子,那是什么? 想着这些事情,周策笑了笑,对众人道:“吾等即来此屯垦,就是要将这夷狄之地,变为中国之土,如故吴太伯、姜太公一般,化夷为夏,使千百年后,吾等子孙,能在此繁衍生息!”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为子孙后代计,诸君请助小子一臂之力,将这细柳堡,建设成朝鲜河东,东方南阳!”周策对着众人深深一揖而拜。 假如只是建设一个城镇,周策根本不会出现在这里。 他的心很大,非常大。 他想要在这里,从无到有,建设出一个新河东,新南阳。 让所有人对他刮目相看。 众人听了也是热血沸腾。 吴太伯,姜太公,都是史书上的英雄,也是如今天子推崇的贤王、贤者。 两人一东一南,将原本的夷狄之地,变成了诸夏之土。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朝廷的宣传下,士大夫们的‘教化情节’怦然发作。 此番屯垦,有不少人,就是主动请缨,甚至毛遂自荐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