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十三章 历史的惯性
从头到尾一个月多点,钱渊用巧妙的手段让海商或主动或被迫的接受了保险,四海商行也一炮而响,他相信,只要能推广开,保险本身就有足够的生命力存活下去,也会给自己的未来带来无限的可能性。 “和随园相关的都暂时扣下来?” 钱宅后院,面对胡应嘉的疑问,钱渊点头道:“反正他们刚从南洋回来,下次出海还要至少大半个月,先挑几个……呃,和徐家有来往的,这是为你着想呢!” 为我着想?胡应嘉也懒得和钱渊扯淡了,想了想说:“华亭张氏、上海潘氏,这两家倒是合适。” 张家是徐阶的妻族,潘家的潘允端虽然是随园士子,但其父潘恩致仕前是徐阶的党羽。 不是所有交了保险的海商都可以去倭国,这里面也需要甄别挑选,各方势力都需要参与进来,即使是和徐阶相关的海商。 等镇海这边差不多了,再陆续向宁海、厦门、泉州等地推广,钱渊在心里琢磨,如果徐阶早点滚蛋,自己就能在松江府设个出海点。 陶宅镇就不错,陶溪能通薛淀湖,也能通吴淞江、长江,本就是元明出海的重要转运码头。 大致聊了一遍后,钱渊轻声道:“你略等几日再回杭州,让侯汝谅那厮等一等……” “什么?” “黄河秋泛,河道崩坏,潘季驯、南京户部、工部无力。” “听说了,前几日收到友人来信,大量船只停留在临清……”胡应嘉愣了下,缓缓问道:“漕运!” “不错,漕运只怕危险了。”钱渊咂咂嘴,“潘季驯有治河之能,但无奈资历太浅,而南京户部……太贪了点。” 胡应嘉小声啐骂了几句才点头,“难怪你提起侯汝谅……海运……但为何要等一等?” “展才!” “纵然元辅、新郑党争,但此乃国事!” “废话!”钱渊厉声道:“能不能行海运在谁?” “在他侯汝谅?” “在我钱龙泉?” “都不在!” “海运能不能成行,在朝中,在陛下!” 钱渊的脸庞在摇晃的烛光照映下显得阴暗不明,胡应嘉终于听懂了这句话,能海运代漕运,也就意味着战船能越过南直隶、湖广、山东、北直隶从海路抵达京师附近。 高拱可以赞成行海运,徐阶也可以,侯汝谅甚至胡应嘉都可以,但手掌东南兵权的钱渊不行。 而高拱和随园颇有间隙,徐阶就不用多说了……在这种情况下,如若真的漕运崩坏,北地缺粮,要行海运,最合适出头提议的人正是浙江巡抚侯汝谅。 因为嘉靖一朝,只有一人提议海运,正是时任辽东巡抚的侯汝谅。 但为什么要拖一拖再去见侯汝谅……胡应嘉瞄了眼钱渊,轻声道:“京察已经快两个月了,高新郑不支?” 这是个简单的判断,只有在徐阶占了上风的情况下,钱渊才会让胡应嘉暂时不要去接触试图以海运而名垂青史的侯汝谅。 看钱渊保持着沉默,胡应嘉揉了揉眉心,如果高拱要败,东南这边又要乱了,因为徐阶下一个对付的肯定是随园……不过昨日才接到京中昔日同僚的信,没提到这事啊。 “过几日,让你那叔父在公开场合提一提运河难行,漕运可能断绝的事,荆川公这些年在宁绍台各地修筑粮仓,你以此为由查验各地粮仓。” “如若有不足,告知开阳公、孙文和,他们会令商船回程途中采购粮米。” “北上船队以台州柳家为主,他们从不下南洋,只北上去朝鲜,偶尔至辽东,对那一带海路较为熟悉,如若船只不够,从汪直麾下调。” “海船抵达天津,调集漕船从北运河运至通州,再走通惠河直抵京师。” 钱渊显然为这事谋划了很久,滔滔不绝的将各个方面全盘托出,最后才说:“但何时起运,必须以京中党争胜负为准,均听我号令!” 面前这人有赤子之心,但也不缺权谋暗算,胡应嘉一边颔首一边在心里想,或许这样,才能走的更远。 下一刻,钱渊叹道:“克柔兄放心,钱某最恨党争,无论如何,也不会为党争而误国事……再说了,秋泛来得快也去得快,说不定漕运无碍。” 目送胡应嘉离去,钱渊不爽的一脚踢翻了板凳,自己离京前和徐渭、孙鑨密议时就不太看好高拱京察获胜,没想到……自己真是乌鸦嘴! 事实上,京察之初,高拱、杨博堪称横扫千军,但现在日子不太好过,据说通政司里弹劾高拱、杨博的奏折堆的都有一人高了。 钱渊在心里想,高拱在京城的日子不太好过,但事实是,高拱自觉还挺顺利的。 这一年的京察,高拱、杨博已经准备了很久,欲以霹雳手段一扫朝中浊气。 一个多月下来,吏部呈交了一份京察不合格的名单,以不谨、年老、有疾勒令五十二朝官致仕,以无为、浮躁、才弱降职四十六朝官,并以才弱、浮躁罢二十三名朝官。 名义上是吏部天官并都察院左都御史行京察,但从嘉靖十五年开始,嘉靖帝下令御史也需要接受京察,再加上李默以京察对抗严嵩、徐阶,刻意收拢权责,使得京察大权均落入吏部之手。 这一任左都御史张永明别说插手了,几乎连话都说不上,但在吏部呈交名单的时候,两京超过百名御史、六科给事中突然发难。 而钱渊不太看好高拱的理由也在这儿,虽然历史一直在发生变化,但有的时候仍然顽固的以某种不可知的惯性滑行,这份名单……钱渊记得。 钱渊不记得这份名单的具体人名,但他清晰的记得,原时空中的隆庆元年,同样出任吏部天官的杨博拿出了这份名单……没有一个山西籍贯的官员被罢免降职。 已经改变了那么多,但两个时空却有一份惊人相似的京察不合格者的名单……而和原时空一样,徐阶为首辅,高拱仅次之。 钱渊不相信这都是巧合,或许这其中有杨博性格的因素,但不可能完全是巧合……如果没记错,在李默出任吏部天官之前,徐阶曾经长期担任吏部侍郎,而且其心腹陆光祖在吏部四个清吏司中出任过三任郎中。